『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风采』
姓名: 谢裕安
性别:
职称: 教授
研究方向: 原发性肝癌免疫与基因治疗

谢裕安,男,1964年11月出生,中南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医学博士,肿瘤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卫生厅科技教育处处长,兼任广西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药物治疗学(广西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中国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广西卫生科教管理学会副会长,广西免疫学会副会长,广西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抗癌协会广西分会常务理事,广西肿瘤生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肝癌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癌症防治研究》、《内科学》、《广西医学》等杂志编委。曾荣获6项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和1项广西青年科技奖,发表论文50多篇,曾应邀到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学术访问和交流。
主要工作及贡献:
近十年来,在肿瘤生物治疗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领域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开展了体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在充分阐明过继性免疫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体内外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的前提下将体细胞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肿瘤,对于清除肿瘤术后的残存癌细胞和预防术后复发转移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开展了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DC)为介导的肿瘤免疫与基因治疗研究,首先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免疫组化、RT-PCR、细胞克隆和基因转染等先进技术,对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关系、DC克隆的体外诱导及其生物特征展开研究,应用体外分离提取的肝癌细胞抗原致敏自体DC制备成肝癌DC瘤苗应用于临床免疫治疗肝癌。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浸润DC的数量和功能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体内DC在肝癌发生发展和预后中起着主要作用,介导肝癌细胞的免疫杀伤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是DC在肝癌免疫治疗的作用机制之一。
证实肝癌抗原致敏DC在体内外均能刺激T细胞增殖并诱导肝癌特异性的CTL反应。在此基础上,针对广西地区肝癌高发及其病因特点,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利用构建的转基因树突状细胞瘤苗在肝癌高危人群中免疫预防肝癌的发生。
2003年开始了“AFP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瘤苗的构建及其对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阻断研究”,该研究从肝癌细胞中克隆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用腺病毒载体(pAdBM5)介导的方法将AFP基因转导DC构建pAdBM5 –AFP-DC肝癌瘤苗。力图使所构建的DC瘤苗在机体内可持续表达MHC-I、II类分子AFP抗原肽,并递呈给T细胞,激活产生针对AFP分泌性肝癌细胞的靶向性细胞毒性CTL免疫反应,使机体获得免疫保护,从而阻断肝癌的发生发展。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和筛选天然的抗肿瘤细胞因子,已成功从牛胚胎肝细胞中筛选出一种对肿瘤细胞生长有选择性抑制作用的分子量为7000-8000d的小分子多肽,并证实其抑瘤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分裂,并且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内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而促进肿瘤细胞分化与凋亡。
筛选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基因与生物治疗的靶点,在广西壮族肝癌患者及其家族高危人群中筛选遗传性变异的肝癌相关基因的突变位点,该研究选择的肝癌相关基因涉及肝癌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的多个基因,如ESR1,XRCC1等,试图通过对广西壮、汉两族HCC高危人群和HCC患者的ESR1和XRCC1基因重要的SNP位点对比研究,阐明广西地区壮族肝癌高发人群环境因素和遗传易感性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相互作用(广西扶绥人群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肝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如有任何错误,请与我们取得联系。
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